一、初学寻师
学琴虽可照琴谱练习,但古琴谱仅为指位谱,有弹奏的指法和音高位置而并无节奏旋律,按弹不易。四川老琴家顾梅羹先生在《琴学备要》中论及此曰:“初学弹琴设有师承,口讲指授,自能易于引上轨道。按按习古谱,既未注音点,中论及此日:又无师友可以就正,完全出于自己的功夫,难于从师学习十倍”。
苏州的汪铎老师则说:“通常学琴,希望找到一个好老师,衡量老师的标尺不是他能弹多少琴曲,能弹大曲,最根本的一条是他弹琴教琴是否合乎传统,基本的要领如坐姿、手势、指法、琴容等是是否规范”。
初学古琴有老师引领,自然比自学好得多,并可受到老师和派别艺术风格和琴学理念的熏陶。初学人门,学曲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学习老师的指法、技巧,指法技巧到手了,以后弹多少曲子都可以。
二、弹琴方法
初学弹琴,贵在认真,坚持。学习过程会有困难,会感到枯燥,入门曲不入耳不中听,犹疑的时候一定要有不畏难、不见异思迁的精神,初学弹琴无论有师带领或自学,都要遵循些规律和方法,少走弯路。
(一)顾梅羹先生《琴学备要》
顾梅羹先生在《琴学备要》中对弹琴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指导。摘录如下:
1.指法
琴谱指法原是用它来表达意境声音的技巧,所以析及细微,并非故为繁难,因为非如此演奏出来就不能入妙。流传的指法减字,各家谱集大要相同,也间或有些小差异的解释,所以必先明了你所采用的这家谱中减字取音各法,然后按弹它的曲操,才得像它原来的音节。若弹甲谱的曲操,而用乙谱的减字取音,那就对于它有些小差异解释用法不同的,势必音节相悖而不合,按谱时必须严守它的方法。凡抹挑勾剔吟猱绰注,务必字字分清,不可稍有牵混假借,忽略过去,才不失前人作曲原意,若指下糊涂一片,又何能得出妙音?至于师心自用,妄为增减,则尤所切忌。
2.辨别音调
古曲取音,类多奇特,用清用变,转调、借均,未可一概而论。按谱时,当先辨制它是用什么调,再翻查调中五声、清、变的位置,有不合的,就求之借调、转调之间,如仍不合,这才是徽分有错误,才可以根据音律将它更正。若不加细查,贸然更改,势必以此调的曲操,弹成彼调的音韵,见笑方家,贻笑大雅。清代琴家改古人的谱,有时还不免有这种毛病,初学的人就应该注意慎重了。
3.吟念工尺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音,即俗乐上尺工凡六(合)五(四)乙七字,(也就是西乐简谱的1、2、3、#4、5、6、7七个唱名)。初学按弹古谱,最好采用这种方法,先辨明这曲的每一个减字的弦、徽属于何音,注出工尺声字,或译成简谱唱名。再按照谱上的句读缓急,反复念唱合拍,自可抑扬成趣,得出节奏。胜于专从指上用功,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为按习古谱的捷径要诀。
4.审定节奏
琴曲的节奏最为难定,因历来传刊的谱本,对此都没有显明的标识。然而悉心从指法中去钻研,也就可以得到节奏的大概。比如抹挑勾剔都是正音,当以一声为一版,轮涓历锁滚拂都是连音,当以数声为一板。掩搯爪带都是过音,当以一声为半板。吟猱撞唤上下进退都是余音,也当以数声为一板,或一声为半板。一句之后和大息、少息,是音的休歇,就当留半板。遇有一板半板相接的就当用套板的方法,来过渡。虽其中变化多端,然根本不能出乎上述这些方法范畴之外。至其总诀,唯以熟悉久练为主。练即无板之中也有天然节奏。“熟能生巧”,“磨棒成针”,总要肯下功夫才能有所成就。
5.分析句段
琴曲也和文辞一样有句读,有段落,以为起承转合。然不必以谱中断句分段为限,当知一段更可分为数段,数句也可连成一句,按谱时,仍就指法节奏中去寻求。如用“搯撮三声”或“摘泼刺”的,都是段落间的“结束声”。用“仙翁”二字的“同声”或“相生”的“和声”的,都是句读间的“歇尾声”。用“少息”“跌宕”等则又是一句中的读。句段既明,然后审查它的起伏照应,分别它的联断疾徐,下指按弹,自能气息流畅,脉络分明,而有始有终,有条有理了。
6.参合谱理
凡著名的琴曲,多互见于各家谱集,其间每有繁简的不同,如《风雷引》这一琴曲,《大还阁琴谱》用两“泼刺”,《自远堂琴谱》加至十余“泼制”。又如《潇湘水云》这一琴曲,《诚一堂琴谱》用无数指法,《自远堂琴谱》只用“往来吟”就概括了。又同一指法,用起来也不一样,如“全扶”“半扶”,《大还阁琴谱》《诚一堂琴谱》,用如实音的泼,《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用如实音的轮;《理性元雅》则为勾挑两弦或一弦,彼此的意义趣味竟大不相同。凡此固当守定一谱,然遇按弹音节,不易确定的时候,就不妨集合其他谱本来参证,审查它的异同,判明它的关键,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可互相更改,致失本来面目。
7.遵从派别
学曲流传,各有派别。如“中州派”高古端严,“浙派”清和靡曼,“蜀派”峻急奔放,“广陵派”铿锵繁促,“虞山派”清微淡远,其风格意味,各不相同。所以按习某一家谱本的琴曲,当先知道它是属于哪一派,然后遵从它这一派的风格意味,是应用刚、用柔、或缓或急,细致的体会去弹出,才能够融洽其间。不然强彼以就此,貌合而神离,终归是不能尽善尽美的。
8.揣摩旨趣
弹琴以揣摩旨趣为最难,而有以描摩旨趣为最必要。琴曲之所以可贵者,非仅在铿锵悦耳这一点而已,为其能通万类的神情,发人心所感应,以成其为精粹独到的音声。如(洞天春晓》的雄浑高古,《溪山秋月》的疏野超逸,(羽化登仙》的冲淡旷远,《胡笳十八拍》的悲慨委曲,《潇湘水云》的缥缈潆洄,《梅花三弄》的恬静清幽,《忆故人》的缠绵悱侧,《阳关三叠》的婉恋凄清,《流水)的惊险雄肆,《渔歌》的悲壮淋漓,《长门怨)的凄婉怨慕,《广陵散》的慷慨激昂,《秋鸿》的健劲豪放。那一曲不是本着它特有的旨趣,而各擅其场。按谱而欲传其奥妙,先须审题旨,察曲情,明了它的体会,知道它的正变,设身处境,想象揣摩。既已得之,则更求心手的相应。等到习练纯熟,功候精深,自能形神俱化,弦指皆忘,而妙不可言了。
顾梅羹先生对弹琴学曲的指导可谓非常的仔细。学习指法应遵从的一般规则和弹曲从辨别音调开始到揣摩旨趣有一套人手的途径和方法。
指法按谱取法,务必字字分清,严守方法,不可含混。香调要明辨用调、五声和清、变的位置,用准分位。学曲初按弹前按每一乐句的缓急反复念唱合拍。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审定节奏较难,虽多变化多端,也如文辞有字(指法)与板(拍)的大概范围对应,多练自然有节。琴曲有句段和起承转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市明句段,分别联断徐疾起伏照应,自能气息流畅。参合谱理,每一谱各有其特点,遇有繁简异同,不妨互参,但不可乱改致失此谱本来趣味。遵从派别的风格,按习琴曲先明了此曲为哪一派的曲,然后细致体会,否则貌合神离,不能尽善。揣摩旨趣为最难,须先审题旨,再按察曲的演绎,知道了它的结构和变化,明白体会到它的神韵意境,再有纯熟的练习,老到的功夫,自然形神俱化了。
以上八条给了习弹者特别是初学者很好的方法指引。
(二)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弹琴各要
弹琴之法必须有序简静,《琴书大全》弹琴各要如下:
1、大病小病
大病有七:
(1)凡弹琴时身摇、头动、坐无规法;
(2)或目有别视,耳有别闻,瞻顾左右上下;
(3)或面变易颜,有羞耻,努目张口;
(4)或喘息气粗,进退无度,形神散漫;
(5)或虽能取声,不解用指,歇指不常,声韵俱烦,嘈杂不合五音;
(6)调弦不切,声韵律动失正意,听无雅音;
(7)弹调弄或慢或急,不合句断,不识节奏,安改易古意。
小病有五:
(1)凡弹琴时身体侧,头偏,手势繁重,用拍轻重不匀;
(2)左右手全用甲多,令声焦干,虽有悲思而无雅韵;
(3)或左右手全用肉多,音韵浊钝,失其清丽;
(4)或左右手虽得其中,取声重叠句断急躁;
(5)或取声迟慢,音律不续,句断无节,调弄无味。
2、五功五能
五功:指法合宜,敲击不杂,吟糅不露,起伏有序,作用有声。
五能:坐欲安,视欲专,意欲闲,神欲鲜,指欲坚。
五不弹: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
五病:布指拙恶,挑摘浑肴,取予不圆,节奏不成,走作猖狂。
3、十善十疵
十善:淡欲合古,取欲中矩,轻欲不浮,重欲不麄,拘欲有权,逸欲自然,力欲不觉,纵欲自著,缓欲不断,急欲不乱。
十疵:太淡而拙,多取而杂。其轻如摸,其拘如怯,其逸若蹶,用力而艰,纵指而阑,其缓若昏,其急若奔。
4、弹琴指诀
指诀:声完绰注须从远。音歇飞吟始用之。弹欲断弦方得妙。按令人木始称奇。轻重徐疾蒙接应。撞猱行走怪支离。人能会得其中意。旨法虽深可尽知。
以上《琴书大全》所论弹琴各要是古人的认识和总结出来的方法,建议大家仔细阅读并加以借鉴,无论初学或已经知晓弹琴的人,都会有所收益。无论是有老师指导或自学弹琴,按这些规矩和方法就都有了一条可循之路。
(三)《丝桐讲习》论弹琴调气
弹琴前需调息,前已讲其方法。弹琴中气息相贯于指、曲的始终,汪铎先生在《丝桐讲习》中论述如下:
古人云:弹琴要调气。《溪山琴况》谓:未按弦时,当先肃共气...调气者,对琴端坐宁静,摒绝杂念,心不散乱,调养理顺周身之气,调气是练指、练骨的心法。即《五知斋琴谱》谓指下五能:“坐欲安,视欲专,意欲闲,神欲鲜,指欲坚。”所以调气是静功,理于内;练指是动功,操于外。一静一动,内外呼应;蓄于体内,养于周身,发于指端,心手相应,意、指、弦三者合。这是调气的一层意思。
调气的另一层意思是按弹中随着琴曲的展开变化,心虚舒坦、气血平和,应变自然流畅。“气者,与声合并而出者也。”每见弹琴者,当其慢弹则气郁而不舒;快弹则气促面不适,鼻鸣面赤,皆气不调之故也。”古人指出了弹琴气不调的弊病....
调气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弹者的吐纳呼吸与琴曲之节奏相合,称之为“息调”。古人强调古曲合节。“心静则息调,息调则生节。”对于琴曲的句、逗,联、断,徐、疾,收、纵,轻、重、缓、急,起承转合,以及起伏跌宕等情节要细心琢磨,使琴人的气息吐纳与之相协调。例如,曲中乐句长短原非固定不变,一方面根据曲意展开,另一方面也随息调而自然走合。
以上《丝桐讲习》论述的弹琴调气之法,若能学习和掌握,自然对身心大有裨益。